
一幅插圖顯示了一顆充滿活動的小恒星,包括太陽黑子和由磁場引起的耀斑。(圖片鳴謝:uux.cn/馬克·加爾利克)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美國太空網(羅伯特·李):天文學家發現了具有令人震驚的強磁場的小恒星的證據,這些小恒星可能不是可居住世界的理想宿主。這些發現可以揭示一個奇怪的恒星演化過程,並教會科學家更多關於這種常見但神秘的宇宙天體的知識。
這項新的研究表明,當這些恒星的表麵和內部開始以相同的速度旋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漂移和旋轉不同步時,在寒冷的小恒星周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強烈磁場。該研究背後的團隊將這種內部機製稱為核心-外殼去耦,這一過程最終可能會影響我們在銀河係其他地方尋找生命。
“恒星物理學可能對其他領域產生令人驚訝的影響,”團隊負責人、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研究生Lyra Cao在一份聲明中說。“經曆這種增強磁力的恒星很可能會用高能輻射撞擊它們的行星。這種效應預計會在一些恒星上持續數十億年,因此了解它可能會對我們的可居住性概念產生什麽影響非常重要。”
這種輻射可能會烘烤附近的行星,潛在地蒸發掉它們的液態水,阻止複雜分子的形成,從而抑製生命的關鍵成分。
因此,這些發現令人驚訝,因為像該團隊觀察到的低質量恒星很常見,預計經常有係外行星。但是,這項工作並沒有阻止對外星生命的搜索,而是提出了哪些係統更有可能擁有可居住的世界。它可以簡單地改變狩獵方向。
一種不同的恒星發電機
對於中等大小的恒星,如太陽,表麵磁性與恒星旋轉有關,就像恒星發電機一樣。這意味著恒星自旋可以用於評估恒星的物理屬性,如它們的磁場,並可以揭示更多關於恒星體如何與它們的環境相互作用的信息,如它們周圍的係外行星。
到目前為止,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假設質量比太陽小的恒星的磁性以同樣的方式工作,這些恒星可以非常快或非常慢地旋轉。這促使科學家們提出理論,認為小恒星可能具有弱磁場,這表明這些恒星將是可居住世界的理想宿主。
然而,有一個警告。
曹指出,在一些例子中,這種“恒星自轉時鍾”似乎已經停止。隨著恒星的老化,它們的自轉變慢,因為它們失去了角動量,這個過程被稱為“旋轉下降”

蜂巢星團(如圖)中有東西在嗡嗡作響,它的小星星顯示出意想不到的強大磁場(圖片來源:uuxcn/弗裏德·勞特巴赫/維基共享)
曹和研究合著者、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學教授Marc Pinsonneault開發了一種測量因恒星磁場活動而產生的星點的新方法。這使得他們能夠描述恒星磁場的特征。
這兩人和他們的同事研究了斯隆數字巡天(SDSS)關於一個疏散星團中136顆恒星的數據,該星團被稱為“蜂巢星團”,或稱為Messier 44 (M44),距離地球約610光年。這項分析顯示,蜂巢星團中的一些低質量恒星擁有比預期更強的磁場——如果小恒星擁有像太陽一樣工作的發電機的話。
先前的研究已經確定,蜂巢星團中的一些恒星表現出旋轉異常,違背了當前的恒星演化模型——這些發現表明疏散星團中的磁場也違背了預期。
“看到磁場增強和旋轉異常之間的聯係是非常令人興奮的,”曹說。"這表明這裏可能有一些有趣的物理現象."
她和她的團隊認為,隨著恒星的內核和外層在旋轉速度方麵分離,然後重新同步,這可能會驅動這些小恒星周圍的一種磁性,這種磁性與太陽的磁性截然不同。
“我們發現有證據表明,有一種不同的發電機機製驅動這些恒星的磁性,”曹說。“下一步要做的是驗證增強的磁力在更大的尺度上發生。如果我們能夠了解這些恒星內部在經曆剪切增強磁力時發生了什麽,這將把科學引向一個新的方向。”
該小組的研究發表在7月17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
(责任编辑:李永昌)